道教医学灸法
道家、道教以追求长生不老为目的,因而十分重视养生灸以防病强身,延年益寿。前文已提到,葛洪首先倡导急救针灸术,因为危急病症可使人生命丧于顷刻之间,有悖于道教追求长生的宗旨;所以葛洪广泛收集各种急救针灸术八十六方(含药方),撰成《肘后备急方》,后经南北朝梁代道家医学家陶弘景补充而成《肘后呗一方》。所以养生灸和急救针灸术都是道家医学家倡导和重视的。
(一)道教养生灸
道家养生灸就其功能而言,主要有两种,即:一是预防疾病;二是改善体质而延年益寿。前者是相对于疾病治疗而言,后者体现了灸法的本质特征。
1.预防疾病养生灸:葛洪最早提出了灸小儿以预防百病,据南宋刘昉等辑撰《幼幼新书》(明抄本卷七,明刊本卷七15页)载“葛氏灸法,治小儿中客忤恶气方”云:“灸小儿脐上下左右各半寸,及灸鸠尾下一寸,凡五处,各三十壮,都主小儿百病。”隋巢元方在《诸病源候论》(610年)亦载此法成为河洛地区民间疗法,卷之四十五《小儿杂病诸侯一(凡二十九论)》“养小儿候”载:“河洛间儿喜病痉(抽风),其俗生儿三日,喜逆灸以防之,又灸颊以防噤(痢疾)。”所谓逆灸、灸颊都是预防疾病的灸法。
唐代孙思邈还针对不同地域流动之人提出灸身以防病的方法,云:“凡人吴蜀地游宫,体上须三两处灸之。勿令疮(灸疮)暂瘥,则瘴疠、温疟、毒气不能着人者。故吴蜀多行灸法。”上文指出北方人在进入南方吴(江南)蜀(西南)之地,为预防当地瘴疟毒气,必须于此前先灸三两处穴位,灸起了灸疮也要续灸。这样到了吴蜀就不会染上那里常流行的疟疾等传染病。
宋代医家张杲提出了常灸足三里以预防疾病的发生,《医说·针灸》卷二“三里频灸”:“若要安,三里莫要干。患风疾人,宜灸三里者,五脏六腑之沟渠也,常欲宣通,即无风疾。”
明代医家特别重视通过“蒸脐法”预防百病,杨继洲在《针灸大成》中指出此法在立春已时,春分未时,立夏辰时,夏至酉时,立秋戌时,秋分午时,立冬亥时,冬至寅时施灸,可“合四时正气,全天地之造华”使“诸邪不侵,百病不入”。这种随季节变化,顺天应时施灸预防疾病的方法正是道家的一贯主张。
2.强身延寿灸:唐代以来,医家发明了不少强身延寿灸法,并且传播至海外。以下举二例说明:
(1)足三里灸:唐代王焘《外台秘要》(752年)云:“凡入年三十以上,若不灸三里,令人眼暗。”这种足三里强身灸法流传到日本,成为日本某些地区奉行此灸法家族的长寿秘术。据传日本在1159年9月11日举行永代桥换架竣工仪式,一长寿之家前往首踱,以祝福这座大桥永存。长者万平242岁,其妻221岁;儿子万吉196岁,儿媳193岁;孙子万藏151岁,孙媳138岁。人们见到这一家三代同行,都是百岁以上老人,无不敢到惊奇,纷纷上前询问长寿之术,万平回答说:“无他技,惟有祖传足三里灸耳!”后来日本民间也流传着一句谚语:“三里灸不觉,一切灾病息。”刘正才引述现代著名针灸医家承淡安先生的高足承邦彦教授的信,介绍了日本一些地区高寿与灸足三里的关系:“承淡安于1934年访日,在东京三河地区访问了20余名长寿老人,最高者194岁,130-150岁16人。”
(2)脐灸法:“蒸脐法”不但能预防百病,还是强身却病的要术,道家医家还出了十分合理的理论阐释,还创制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蒸脐方。明代医家龚延贤《万病回春》、李梃《医学入门》等书均介绍了灸脐疗法,并从道教医学生命发生论思想出发,指出选取人体之“脐”作为蒸、灸部位则是因为“脐”作为联结生命先、后天关窍,由此窍入手以后天药物补生命之先天元气。清代南昌方内散人认为药物灸脐之法具有见效神速之功,《南北合参法要》“闲情杂著”云:“惟医家外治,如蒸脐、针灸等法,治一切风湿阴寒、下元虚冷诸证,直达病所,见效极神。世皆视为秘诀,不肯传人,今不惜金针度世,一一刊出,救人疾苦。”南昌方内散人收集了前代灸药之方,并具体介绍其主治、用法。以下将上书所介绍的五个方剂(包括灸药、制艾法、摩药膏)罗列如下,以供参考:
彭祖小接命蒸脐秘方(治男子下元亏损,遗精白浊,阳事不举,妇人月信不调,赤白带下并皆熏之)乳香、没药、豭鼠粪两头尖者是、青盐、两头尖川续断各一钱麝香贰分右共为细末。如熏蒸之时,令人饱食,舒身仰卧,用荞麦面水和,捏一圈径过寸余如脐大者二三寸,纳入药末。用新槐皮一块,去粗皮止用半分厚,银针刺孔二十,覆圈药之上,如豆大,艾壮灸之艾用笔管,先筑紧。百脉和畅,毛窍皆通,上至泥丸,下至涌泉,冷汗如雨。久之觉饥,再食再灸;不可令痛,则反泄真气。灸至行年岁数为止,无病这连日灸之,有病者三日一次。灸至腹内作声作响,大便有涎沫等物出为止。只服米汤兼食白肉、黄酒以助药力,槐皮如觉焦则易新者。凡灸后容颜不同,效应无比,中秋日熏蒸一次,可以却病延年。
又蒸脐却病延年秘方
大附子一两童便浸一夜,灸干、鹿茸六分、茯苓人乳拌蒸晒六分、川椒六分、莲肉六分共为细末,药饼大小合鼎底略小一分,以便换火时不碍。鼎口厚约二分许先制一檀香圈过心,二寸许为鼎,太过恐药力不透,人乳拌作饼,银针刺孔二十,以荞麦面作粉圈围之,脐内用麝香一分,泡水洗,再以一分填脐肉。二分二至日,否则天月德吉星多者。净室秘糊四壁,厚褥仰卧,饼上盖以槐皮,蕲艾搓茸为丸,笔管筑紧,三十六枚。蒸毕安神静养。避风一日,断色欲思虑一月,如此病即去矣。
又蒸脐秘方
坎炁一条男女互用,先以乳浸一宿,次日用绢绞取汁,微火熬干,去滓,再以乳汁麝香三分放脐肉,上安药饼、真降香三线、上沉香二钱半、五灵脂、夜明砂、青盐、藿香、龟粪各二钱,麝香、牛黄各二分,以上九味共研细末,葱汁为饼,如钱大,厚二分,作三饼,放一饼于上,外用乳调荞麦粉围之。上安槐白皮,钻孔,用艾灸之。一岁一烛。若病人在明九暗九,及犯岁君月建,与人身神在脐腹日,俱不可灸。女人赤白带下,无子腹痛,加山药、红花、木香。腹胀如猪苓、小牙皂;腹痛加小茴、延胡各五分。天寒上下身遮盖,空脐仰卧。灸之务得温暖,不可过燥,致令热痛,如热痛药燥,须换药与槐皮。只令微汗为妙。此方神效。先忌房事十日,后当静养一七。阳事不举,下元虚冷,加附子、韭子、故纸、蛇床子。
制艾法
当归、小茴、川芎、防风、荆芥、羌活、杏仁、川乌、草乌、豨莶草各五钱,共煎一碗,制艾八两,晒极干用。
摩腰膏(治老人腰痛妇女白带)
附子尖、乌头尖、南星各二钱半,朱砂、雄黄、樟脑丁香各一钱半,干姜一钱,麝香大者五粒。右共为末,蜜丸,龙眼大,每一丸用生姜汁化开,如厚粥,火上烘热。放掌上摩腰中,候药尽贴腰上,即烘绵衣缚定,腰热如火,间二日用一丸(此法近有人专用此治形体之病,凡虚人、老人颇有效验,其术甚行)。又,此方加倭硫磺、人参、鹿茸、沉香木、安息等大补之品,摩虚损老人更妙,又一法,以麻油、黄蜡为丸如胡桃大,烘热摩腰上,俟腰上热,然后扎好。一丸可用数十次,腹中病亦可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