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吃豆,胜吃肉!中医告诉你,你的体质在夏天适合吃什么豆?

夏天炎热,许多人食欲不振,但中医认为,这个时候  恰恰需要好好调理身体,补充营养。

中国饮食讲究「五谷宜为养,失豆则不良」,自古有俗语说「夏吃豆,胜吃肉」。

而豆类食物不同种类功用不一,恰好能分别应对夏季的特殊气候情况,帮助大家在炎炎夏日里吃出健康,吃出美味!


一、夏季炎热,绿豆最宜

1. 夏阳如火,盛热难挡

夏季气温升高,阳光猛烈,中医认为这是「热盛于外」的季节。

《黄帝内经》中说:「夏三月此谓蕃秀。天地气交,万物华实。夜卧早起,无厌于日,使志无怒,使华英成秀,使气得泄,若所爱在外。」

意思是说,夏季万物生长繁茂,人应该顺应自然,早睡早起,放松身心,让体内的热气得以发泄。

然而,夏季炎热的气候也容易给人体健康带来一些不利影响。高温会导致人体大量出汗,水分津液流失,如果不及时补充,就会引起身体虚弱、头晕目眩等中暑问题。

另外,夏天暑湿之气容易侵袭人体,导致食欲不振、胃口差、便秘等消化系统问题。

因此,夏季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:


01. 多喝水,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。

02. 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,防止中暑。

03. 饮食宜清淡易消化,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。

04. 保持情绪舒畅,避免生气、焦虑等负面情绪。


2. 绿豆清凉「一夏」

在众多夏季养生食材中,绿豆可以说是蕞为适宜的选择之一。这个小小的绿色豆子,味甘性寒,能够帮我们把体内的「火气」给浇灭。

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:「绿豆,甘寒,无毒。主治消渴,除热,利小便。」

在日常饮食中,我们可以将绿豆与其他食材搭配,制作成美味又营养的菜肴。

比如:绿豆海带汤,绿豆性寒味甘,海带性寒味咸。

所以,合理食用绿豆,可以让我们度过一个健康清凉的夏天。


二、夏季潮湿,赤小豆和白扁豆对湿气

1. 夏雨绵绵,湿意盎然

中医认为,夏季不仅炎热,而且多雨潮湿。

《黄帝内经》中说:「湿淫所胜,平以苦热,佐以酸辛,以苦燥之,以淡泄之。」

意思是说,当湿气过盛时,要以苦温之品来燥,以酸辛之品来佐助,以淡味之品让湿气全走开。

夏季高温多雨,空气湿度大,容易导致人体内湿气郁结。湿气重会引起一系列问题,如头昏脑涨、四肢沉重、关节酸痛、食欲不振、大便粘腻等。

湿气还会阻碍气机运行,导致体内垃圾排出不畅,加重身体负担。

因此,夏季潮湿天气需要注意以下养生要点:


01. 饮食宜清淡易消化,给「湿」意消消乐,吃出干爽轻盈的好心情,如赤小豆、白扁豆、薏米、冬瓜等。

02. 适当运动出汗,但要避免在潮湿环境下长时间停留。


2. 豆界双侠

在众多让湿气拜拜的食材中,赤小豆和白扁豆是不可多得的养生佳品。

赤小豆,又名红豆,味甘性寒,归心、小肠经,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:「赤小豆,甘寒,无毒。主治热痢,利小便。」

白扁豆,味甘性,归脾、胃经。具有让身体和湿气分离之用。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:「白扁豆,甘平,无毒。主zhi脾胃泄泻。」

将赤小豆和白扁豆搭配食用,对付湿气,又能呵护脾胃,是夏季潮湿天气的食疗良方。

两者也经常组合在一起,比如:赤小豆白扁豆粥,让我们轻松愉悦地度过多雨的夏日。


三、夏季用黑豆,灭一灭冬疾的气焰

中医有「春夏养阳」的养生理论。《黄帝内经》中说:「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,以顺其根,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。」

意思是说,春夏季节要顺应阳气生发的特点,多养阳气;秋冬季节要顺应阴精收藏的特点,多养阴精。这样才能与自然界的节律相协调,让生命健康成长。

夏季虽属阳气旺盛之时,但也是调理冬季遗留问题的大好时机。俗话说冬病夏治。

因此,夏季养生要注意起居有常,不要过度耗阳,同时要多多往体内灌入阳气。

在众多养阳食材中,黑豆是一味不可多得的佳品。黑豆味甘性平,归肾、肝经。

长得虽然不讨喜,黑不溜秋,鲜有诗人愿意花些笔墨来赞美它,但是在中醫这里,可是毫不吝啬对它的赞美之情,甚至一不小心就把它夸上了天。

中医界一直流传一个说法:「补药一堆,不如黑豆一把。」

明代有一位医学家叫李时珍,大家也都不陌生,他在《本草纲目》里是这样说黑豆的:「李守愚每晨水吞黑豆二七枚到老不衰」、「豆有五色,各治五脏,惟黑豆属水,可以入肾。」

这里我为您提供一个黑豆煲猪尾骨食谱。

材料:猪尾骨500克,黑豆100克,生姜3片,红枣5-8颗,枸杞一小把(约10克),料酒,盐。

做法:将黑豆提前浸泡4-6小时,直到黑豆变软;猪尾骨洗净,剁成适当大小的块;生姜切片;红枣洗净去核;枸杞洗净备用。

将猪尾骨放入冷水中,加入少许料酒,大火煮开后撇去浮沫,继续煮2-3分钟,捞出猪尾骨,用清水冲洗干净。

之后把处理好的猪尾骨、黑豆、生姜片、红枣一同放入煲汤锅中,加入适量的清水,水量要能覆盖所有材料。

大火煮沸后转小火,慢炖1-2小时,直到黑豆熟透,猪尾骨肉烂。在汤煲好前10分钟,加入枸杞,继续炖煮。最后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盐调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