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道学经典
太上老君太素经
太素皓皓,命之日道。太素之时,神往营之,道乃生之。生之形之,道乃命之,道乃成之。故天地成形,道德成经。道莫大於自然,德莫大於长生。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天地。天地充满,满则损,损则反其本。故天一无不覆,地一无不载,日月一无不照。故知之一,不知也。不一之一,无一之知。夫道之可奇也,
查看详细 -
道学经典
太上明鉴真经
老子曰:金水内景,以阴发阳,能为此道,分身散形,以一为万,立成六军,千亿里外,呼吸往还,乘云履水,出入无间,天神地祇,邪鬼老魅,隐蔽之类,皆可见也。审其精思,逆见方来,子能守之,为仙王也。 老子曰:欲行明镜,勿入丧家、产乳之中,精衣香熏,沐浴五香,并饮兰桂之液,无食熏辛之物
查看详细 -
道学经典
太上三天正法经
太上三天正法经 清虚小有天王撰 九天真王与元始天王,俱生始炁之先,天光未朗,郁积未澄,溟涬无涯,混沌太虚,浩汗流冥七千余劫,玄景始分,九炁存焉,一炁相去九万九千九百九十岁,青童君曰:时未有岁月,九炁既存,一炁相去九万九千九百九十里,一里为一岁也。清炁高澄,浊混下
查看详细 -
道学经典
太上说青玄雷令法行因地妙经
仰启青玄地雷令,长生正气丙丁神。 冥心皈向欻然至,赤发青面显威灵。 金甲火袍晃耀日,应祈随祷现真形。 翉灵将军号昭武,掌握风雷统领兵。 助法救民兴善利,代天行化大慈悲。 集福消灾驱疫疠,徐邪辅正扫妖氛。 胜功妙果赞
查看详细 -
道学经典
太上紫微中天七元真经
元始天尊演化诸天上皇之劫,镇治紫微中宫,大会说法。是时,紫微帝君,诸天众圣真仙,七元真人,皆在庆会,听说妙音。开度一切,诵咏洞章,无量光明,遍照十方,天上地下。九幽长夜,五道八门,囚徒谪役,饿鬼穷魂,受诸苦恼,结在北方天一黑狱。复见十方天堂、神仙灵馆、真人神人、得道圣众,衣食自然,逍遥
查看详细 -
道学经典
太上正一法文经
天师稽首问太上曰:道陵常见世问人民,困於疲病牢狱,扭械柳锁,水火刀兵,虎狼虫蛇,众苦危难,不能自免,痛恼辛酸,死亡夭折,枉横非一,不知从何绿来而值斯毒,不知修何功德可得度脱,惟愿天尊大慈开宥,令知所犯,得出忧悲。 太上告道陵曰:皆由人民不信宿命,罪福因绿,轻师慢道,破斋犯戒
查看详细 -
道学经典
《道德经》帛书版
《道德经》,春秋时老子著。老子,姓李名耳,字伯阳,为春秋时期道家创始人。道教尊其为“道祖”。《道德经》分为上下两篇,即道经和德经,全书共5000余字。文字虽然不多,但言简意赅,哲理深厚。自问世以来,历代政治、军事、哲学乃至诸子百家无不珍视为瑰宝。1973年,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版《老子五千言》甲乙
查看详细 -
道学经典
庄子·骈拇
《骈拇》以“不失其性命之情”为旨归,借畸形多余的“骈拇枝指”与“附赘悬疣”为喻,批判儒家以仁义礼乐强塑人性的偏执。庄子认为,强行用“钩绳规矩”矫正万物,如同削足适履,违背了“长者不为有余,短者不为不足”的自然法则。人性本有长短凫鹤之异,若以礼教“削性侵德”,实为对天性的戕害。
查看详细 -
道学经典
庄子·马蹄
《马蹄》以“伯乐善治马”为喻,揭穿礼教对人性的绞杀:野马本可“蹄踏霜雪”御寒果腹,却被烙铁、笼头、绳索驯成奴隶;正如百姓从“织衣耕食”堕入“争利殉名”,皆因圣人打着“仁义”旗号,将“毁道德以为仁义”的枷锁套上人性。庄子撕碎的不仅是儒家礼乐,更是一切以“治世”为名的暴力规训——牛鼻绳、马笼头、法家刑名、智巧机心,都在肢解万物“含哺鼓腹”的本真。
查看详细 -
道学经典
庄子·胠箧
《胠(qū) 箧(qiè)》是《庄子》外篇的第三篇文章,胠箧的意思是从侧打开箱子(偷东西),主旨跟《马蹄》篇相同,但比《马蹄》更深刻,抨击圣人用“仁义”、智慧治天下,其实是乱天下。文章实质是提倡法自然,与道玄同。全篇分三节。本文表面是批评用圣、智治天下,实际是提倡顺从道,法自然,与道玄同。
查看详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