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网站首页

  • 初入道门

    道教常识 道教礼仪 道袍法器 宫观目录
  • 道学修行

    修行指南 道学经典
  • 风水玄学

    八字排盘 道场法事 百家论道 最新活动
  • 道法术数

    道家养生 养生功法 丹道修炼 道教医学 符咒法术
  • 法物流通

  • 神职人员

  • 许愿墙

  • 网站首页

  • 初入道门

    道教常识 道教礼仪 道袍法器 宫观目录
  • 道学修行

    修行指南 道学经典
  • 风水玄学

    八字排盘 道场法事 百家论道 最新活动
  • 道法术数

    道家养生 养生功法 丹道修炼 道教医学 符咒法术
  • 法物流通

  • 神职人员

  • 许愿墙

修行指南 道学经典
首页>道学修行>修行指南
  • 从“承负”观道教的“报应”
    修行指南

    从“承负”观道教的“报应”

    而今社会,“因果”已然不仅仅是佛教徒的口头禅,很多场合都有人在说因果,道因果。但是因果到底是什么?这和道教的“承负”有什么区别?在道教,为什么又在讲“承负”呢?不论是佛教、道教的信士还是传统文化爱好者,问起来很多人也都会说点,本人分享一些个人理解,欢迎道教之音网友、道友批评、指正。1、 什么是因果?说

    查看详细
  • 浅谈道教(正一派)的传度与授箓
    修行指南

    浅谈道教(正一派)的传度与授箓

    在我们玄门中,想要成为一位能与“神灵”沟通的道士必须要经过传度与授箓两种道教仪式方可达到。其中,通过传度仪式将成为正式的玄门弟子(道士),而通过授箓仪式将成为可在法坛上与“神灵”沟通的玄门弟子。一、传度传度 谓教门师尊向弟子传授度世之道法。道教重视师承关系,接受师承时,必须立誓守戒,不二法门,亦

    查看详细
  • 走进道教
    修行指南

    走进道教

    在人类文明发展到经济与科技都空前繁荣的今天,同时也显现出了对宗教的极大兴趣。抛开“宗教与科学”这个庞大而深刻的话题,单就道教而言,这种现象其实与新时代的文化与社会背景也互相呼应。道教,自其创立之始,就对人类自身生存的问题倾入了比其他宗教更大的精力,同时也成了道教的最大特色。其中包括人如何不死,如何延

    查看详细
  • 早晚功课
    修行指南

    早晚功课

    早晚功课是道教的宫观道士主要的修持形式之一。由来“课”指的是课诵,“功课”就是例行的作业。早晚功课就是道士每天早晚两次上殿念诵必读的经文。早期道教没有早晚功课的记载。南北朝时,道教的宫观道士有“常朝仪”,《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私》称,“四众三洞,可旦夕常行,所以谓之常朝”。常朝仪的核心部分是礼十方

    查看详细
  • 勤而行之,是真道路:《高上玉皇胎息经》
    修行指南

    勤而行之,是真道路:《高上玉皇胎息经》

    胎息者,指元神与真息也。非如丹经所画之胎儿元神,此皆为譬喻,非胎息真意。何以丹经皆以婴儿图形以象元神,盖元神方出,并不圆满,阴渍尚未退尽,故以婴儿状之,待得圆满,图像便变为成人了。又因大定之状似处胎,故以胎神名之。

    查看详细
  • 普通人想修行究竟从何入手?
    修行指南

    普通人想修行究竟从何入手?

    修行二字虽常显玄妙,实则行住坐卧皆可为修行之道。观今世人,多未明修行真义,惟知随波逐流。或空诵经文数句,或偶行小善几件,便妄求福报;更有痴迷之徒,闭门静坐,日日叩拜焚香,便以为能证大道。殊不知,若不行善举,何来功德积累?若无功德为基,又何以得成正果?三丰真人《天口篇》有云:“玄学体系以功德为根基,金

    查看详细
  • 这是世上最灵验的经文,一念悟天道解千愁!(只传有缘人)
    修行指南

    这是世上最灵验的经文,一念悟天道解千愁!(只传有缘人)

    《太上老君内观经》简称《内观经》又称《内视经》,撰人不详。约出於魏晋朝。陶弘景曾引过此经,是道教的经典著作之一。《太上老君内观经》继承发展战国道家祖师列子的养生思想,义理通明,文字优美通畅,韵古义幽,言简意深。若以传统经典来修持,对精神灵性修持上的提升,将会有所极大收获。若当古文来细细欣赏品读,可谓

    查看详细
  • 万法归宗
    修行指南

    万法归宗

    所谓万法归宗,这里指的是道教的全部教义和经教、科教、法派、教戒、炼养方法等都要归宗于信道修道,真思志道。凡为学道务道之士,无任是属哪个道派或擅长哪种教化,如言教、身教、科教等,其信仰追求和基本教义都应是一致的。从道派来说,道教有正一全真两大派,但两派的信仰体系和经教体系却都

    查看详细
< 1 > 末页
【郑重声明:研习道家经典,交流道学文化,促进道家文化和谐发展与传播,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民俗文化,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。仅供参考,请勿盲目迷信。】
本网部分文字及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犯您的权利,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
微信号:binshaogg   QQ:1335823323   邮箱:133582332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