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人:财不露白,富不露相,言不露形!

西汉司马迁在《史记·货殖列传第六十九》中曰:“谚曰:千金之子,不死於市。此非空言也。故曰: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;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。”

财富、利益、言语最是考量人性善恶的试金石,面对财富利益的诱惑,人之初的善良早被抛到九霄云外,古往今来,无一例外,看似讽刺,却是现实。

真正的人间清醒都深知,过于显露财富,却反衬出精神的空虚,财不露白、富不露相、言不露形,明白这三个道理,就能清醒坦然过好这一生。

binshaogg.com 访问更多内容

一、财不露白


钱财不可以外露,否则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,钱财更是一面照妖镜,最可以照射出人性的丑陋。

古时候,徐州有个叫钱圣仁的生意人,在外地经商多年,赚了许多银子,这一年他准备回家过年,因为担心被人惦记钱财,回乡途中他特意穿了一身破旧的衣服,一路言简慎行,风餐露宿,快马加鞭地赶路。

距离故乡只有一天路程时,他来到一个村庄,天色已晚,他也很累了,想先借住一晚,明日再赶路,他敲响了冯二家的房门,冯二是位老实憨厚的汉子,很热情地留钱圣仁歇脚,还让妻子做好饭菜招待他。

吃完饭,夫妻俩还把主卧让出来,让钱圣仁休息,自己去了厢房。

钱圣仁对他们的举动很是感动,外乡打拼操劳多年,虽然赚了不少钱,却从来没有遇到冯二夫妻这么热情的人。

因为心里踏实,他一直睡到天色大亮,而冯二夫妻已经做好饭菜等着他,钱圣仁看冯二家很是贫寒,夫妻俩又如此善良,感慨万千,就着酒菜,他也放下了戒心,把自己一直不离身的破旧包袱打开。

见到包袱里白花花的银子,冯二夫妻惊呆了,钱圣仁亮明自己的身份,拿出一些银子赠给他们,作为款待他的一点谢意,但钱圣仁不知道,此时冯二夫妻已经起了歹意。

拿到银子后,他们盛情挽留钱圣仁再喝几杯,最终将钱圣仁灌醉,侵吞了他的全部钱财。

古语说:“逢人且说三分话,不可全抛一片心。”

害人之心不可有,防人之心不可无,很少人能够在钱财面前,保持最初的本真。

轻易显露财富,会引起别人的嫉妒和仇富心理,甚至会导致钱财被偷被抢,严重者如钱圣仁一样魂落天涯,所以财不可外露,得意时也不要轻狂。

道德经》有云:“光而不耀。”

时时保持低调谨慎,谦卑豁达的态度,苦而自知,喜时不显,钱财方可守得住,财不外露,不仅是古人的经验更是教训。

binshaogg.com 访问更多内容

二、富不露相


书上说:“一家富贵千家怨,半世功名百世愆。”

富有的人本就容易遭到别人的暗算和嫉妒,如果再喜欢炫耀就会成为被陷害的目标。

清乾隆年间,章丘有个财主马守富,土地多丰,骡马成群,这一年秋收时节,马家得了个好收成,马守富就志得意满起来。

怎么能让别人知道我是富豪呢?

管家张锁财出了主意,可以做个隆重的响场,先将打场的麦场挖一个坑,打下木桩,上面铺上厚木板子,木板下面系上千万个铃铛,这样打场时,骡马拖着碌碡来回走动,木板和铃铛发出隆隆的响声,一定能传很远。

果然,打场的声音吸引了很多人,四乡八镇凡是走得动的人都来了,马守富吩咐下去,凡是来看打响场的,每人给一碗粥几个馍,家里有的是粮食,不在乎这几顿饭。

几天之内,马家场院附近已经聚集了几万人,马守富很高兴,觉得自己的声名终于传了出去,可是到了第五天,几名县役突然出现,以聚众谋反的罪名抓走了马守富。

马守富在大牢里待了一个多月,距离问斩的日子越来越近。

这天,县令突然出现,告诉马守富:“经过调查,只是打响场而已,案子还有挽回的余地,但是必须为县令办一件事。”

原来,乾隆皇帝下江南巡游,路过章丘,县令想在乾隆路过的地方全部铺上绣金地毯……

马守富暗自吃惊,马家不光有田产、店铺,还有几代人积攒下的一批黄金,考虑再三,为了保命,他只得说出秘藏黄金的地点。

等马守富出了大牢,曾经的大宅早就成了管家的,马守富全家住在柴房里,日子过得一贫如洗。

这正应了俗语说的:“天狂有雨,人狂有祸。”

而真正清醒的富人,都懂得深藏不露。

三国时期文学家李康的《运命论》里有这样一句话:“故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;堆出于岸,流必湍之;行高于人,众必非之。前监不远,覆车继轨。”过于显露自己的富有,会招来别人的争议,锋芒毕露,必定会成为众矢之的。

炫耀不仅显出品质的肤浅,更是认知的狭隘,明白深藏不露的道理,才是真正的人生大智慧。

binshaogg.com 访问更多内容

三、言不露形


古人云:“言行在于美,不在于多。”

汉朝名将李广曾被敌人称为“飞将军”,但很多人不知道,他其实是一个少言的人,说话还有些口吃。

司马迁为他立传,并高度称赞他,说他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。在古人眼里,少说话是一种教养。

《周易》说:“吉人之辞寡,躁人之辞多。”

话多不如话少,话少不如话好,只有少说,多做事,才会避免祸从口出。

曾国藩一生在“戒多言”就十分用心,他不仅经常批评自己“每日言语之失,真是鬼蜮情状!”

也经常反问自己“言多谐谑,又不出自心中之诚”,这种言语习惯、个性缺点,“何时能拔此根株”?

“戒多言”也是他的家训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内容,尤其是对他的两个儿子和几个弟弟反复灌输、强调这一点。

古训说:“舌为利害本,口是祸福门。”

少言亦少祸,祸从口出,少言是一个人的修养,更是一种智慧,少言多听,于外人来说是一种谦卑和低调。

对自己来说,亦是内心的安静和丰富。

《论语》中这样说:“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。”

东晋时黄门侍郎王子猷,携兄弟三人拜访谢安,与谢安交谈时子猷和子重话非常多,而子敬则只是寒暄几句。

三人走后,谢安家中的一位客人问谢安,这三兄弟哪一个更好呢?谢安认为,年龄最小的子敬为贤者,因为他在交谈中话很少,这正是贤明之人应该具备的素质。

而另两兄弟则属于急躁之人,因为他们不仅话特别多,而且态度上也比较毛躁,喜时之言多失信,怒时之言多失礼。

话多时,无意间就会暴露缺点,还会因自己一时的喜怒,说出的话有所不妥。

与人交谈时,不要太过于表现自己,多倾听对方的话,恰当的沉默,体现的是一种涵养,这是一个过度展示自己的喧嚣世界,少言行事,才是真正的人间清醒。

binshaogg.com 访问更多内容

正如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:

“成年人的社交真相是,我希望你过得好,但不能比我过得好。”

过得好不好,自己知道就可以了,没必要让别人知道,别人知道你过得好,多少都会心生间隙。

成年人的生活态度应该是这样:

财不露白,穷时独善其身,富时兼济天下。

富不露相,无名时能发奋,发达时可谦卑。

言不露形,言多时必伤神,言少时可修心。

真正看得通透的人,都知道藏锋显拙,朴实低调的生活,能做到藏一些富贵,露半点清贫,才不致惹人嫉妒,平静淡定过一生。

愿我们都可以人品兼具,守住道德的底线,才能守住财富的长久!拥有安静少言的内心欢喜,才是成年人真正的豁达境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