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道袍法器
道教法器—引磬
引磬:又名“手磬”。形小如碗状,铜制,器底隆起之顶端,附有木柄,以便携持。木柄有绳,连一铁杆或铜杆。道众在醮坛朝拜或“转天尊”时,持而鸣之,用以引导道众,故名“引磬”。引磬引磬,又称击子,《清朝续文献通考》中称云磬。藏、蒙古、纳西、汉等族敲击体鸣乐器。磬体用铜铸成,呈仰钵体,与铁磬或碰铃相似,磬口外
查看详细 -
道袍法器
道教法器—令旗
令旗是一种发令工具,同样也是一种权利的象征。为高功在醮坛发号施令的旗子。旗为三角形,旗面为黄色,镶以齿状红边,上有一条黄色红边的飘带,旗杆一般为藤制。旗子上书“敕召万神”四字。令旗有东南西北中五方令旗。东方的是青色令旗,南方的是红色令旗,西方的是白色令旗,北方的是黑色令旗,中央的是黄色令旗。令旗有敕
查看详细 -
道袍法器
道教坛场法器—令牌
令牌是道教斋醮科仪中常用法器。道教法器令牌起源於中国古代军队发号施令用的虎符。《道书援神契》有“令牌”项称,《周礼》“牙璋以起军旅。汉铜虎符上圆下方,刻五牙文,若垂露状。背文作一坐虎,形铭其旁曰:如古牙璋,作虎符。近召将用令牌,此法也。”道教的令牌多以木材或金属制作,长方形,块状,六面均雕有或铸有图
查看详细 -
道袍法器
道教法器—幡
道教“建斋之始,近斋坛空隙地,立长竿,预期扬幡,启闻穹厚,普告万灵”,使得“显幽共睹,鬼神遥瞻”。幡的种类很多,据《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》称,有引魂明光之幡、接魂洞照之幡、威灵拔度之幡。玉皇赦罪之幡等二十四种。但据南宋道士金允中称,古幡仅二种,即迁神和回耀。迁神宝幡以“绛缯七尺或四十九尺,造幡一首,
查看详细 -
道教礼仪
道教的禁忌,别冒犯了神仙或道人
道教进行宗教活动的醮坛,是神灵降至之所,既神圣又庄严。因此,道教在举行迎真祈福道场时,切不可有吊丧、问病、畜产等不洁之物进入道场。亲临醮坛之人,主要是道士,也不能不有诸多禁忌,即勿饮酒、勿食五辛、勿与别人同坐、勿视死看生、勿嗔怒、勿悲哀、勿见血。醮坛中人尤应忌食牛肉。道士本身也应保持清净之身,在行仪
查看详细 -
道教礼仪
道教祭拜的规矩礼仪
任何宗教都有自己规范而独特的礼仪。植根于素有“礼仪之邦”盛誉的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中的道教,其礼仪相当完备且十分讲究。除了郑重场合、重大活动必须依礼进行外,就连日常生活起居,衣食住行,也都有一定的仪规。现仅将常见的敬神礼仪简介如下。一、叩拜道教对常人行拱手礼或行作揖礼,而对神、仙和真人则行叩拜礼,以示特
查看详细 -
道教礼仪
如何整理道壇香爐的香灰及清理神像供奉祖宗牌位
正文:第一:先上香,插好香之后,恭敬的将香炉捧放于下桌上,再拔出香置于桌边,更谨慎的方式,可先准备柑橘,将香拔出插于其上;之后用干净的勺子将香灰搯出置于黄表纸上,再用细网筛好,筛过之后的香灰再小心的倒回香炉里,予以整平压实,再把原先拔出的香,插回香炉之内,再捧香炉置回原位。最后将多出的香灰用袋内收杰
查看详细 -
道教礼仪
道教请圣开光诸事宜
今之世人,请圣者多。一非慕道,二非尊佛。或急功近利以求财,或心浮气躁以谋福,皆失其本。又不知禁忌,邋遢供奉,往往无功有祸。要请神佛诸真,先须知道为何而请?神本无形,佛亦无相。圣人随方,仙真隐迹。所以铸造神像、日夜祷告者,是以尊崇之至,以为仰慕;并及督促、警示,使自性不致堕落、随流;或叩拜时便于存想之
查看详细 -
道教礼仪
宗教禁忌谈
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,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基本政策。但是,近些年来,由于部分群众对于各种宗教所规定的禁忌不甚了解,伤害信教群众感情的事件时有发生。为了使读者对我国五大宗教规定的基本禁忌有一些初步了解,本刊特别邀请了六位有关方面的人士,从不同角度介绍五大宗教的禁忌规定,希望可以帮助读者做到心中有数,从而
查看详细 -
道教礼仪
游览道教宫观五项注意
道教组织有自己的信仰和习俗忌讳,因此,在游览道教宫观时须尊重道众的传统习俗和生活中的禁忌,切不可忽视礼俗或由于行动上的不慎伤害他们,引起争执和不快。注意称呼:对道人的称呼,都应尊称为“道长”、“师父”等,忌直称为“出家人”、“道士”等,甚至有污辱性的称呼。对年长坤道,不能称为“大妈”、“奶奶”等,同
查看详细